小说笔趣 > 历史小说 > 汉末雄风 > 第八章 冬去春复至,斗转引星移8

第八章 冬去春复至,斗转引星移8(1 / 1)

第一个好消息,是赵冉满载而归。

赵旻亲自出城百里相迎。

其实对于赵旻而言,满不满载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赵冉能平安无恙归来。

赵旻已与赵大娘沟通好,赵冉今后不再四处行商,而是坐镇许都、总揽各地工坊事务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赵冉无论德行、经验、阅历、能力还是智慧,都足以胜任这一至为关键的职位。

第二个好消息,也是由赵冉带回来的:

大散关周边,如今又建起两座城池,一座是由南匈奴左贤王所建;另一座则是由老窦和老雷,也就是窦茂、雷定这两个羌王所建。

换言之,南匈奴人、羌人已经开始考虑定居屯田,而非继续逐水草而居、以游牧为生。

游牧的抗风险能力,远远不能与农耕相比。

此正所谓:家财万贯,带毛的不算。

对此,赵旻当即下令,无条件分拨给匈奴左贤王、两个羌王农具、肥料及良种,并征召有意愿搬迁至凉州的流民,每户流民赠予右扶风、汉阳郡交界处的三十亩良田。

显然,赵旻这是担心游牧民族不懂耕耘,并且担心胡汉之间因歧视、文化差异而天然对立。

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,就两个字:

联姻!

首发&:塔>-读小说

第三个好消息…

仍是由赵冉带回。

匈奴左贤王拿着鸡毛当令箭…咳咳,是拿着伏寿加盖传国玉玺的诏令,令原本忠于汉室、现在误入歧途跟随呼厨泉的匈奴人,重新回归组织、继续接受汉廷领导…

说人话,就是左贤王拿着诏令挖呀挖呀挖,把原本追随呼厨泉的匈奴人成功挖走了一大半。

注意:呼厨泉虽是如今的南匈奴单于,但其人得位不正,而且南匈奴王庭与护匈奴中郎将,都在并州西河郡的河曲一带,也就是后世的包头附近。

此时那里是袁绍的地盘,而非朝廷(卫府)的辖区。

一言蔽之,赵旻在削弱了袁绍实力的同时,扩充了自己的实力。

第四个好消息…

咳咳,依然是由赵冉带回:

汉中晚稻丰收,而且亩产量达到了平均十六石,也就是后世的四百五十市斤左右…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当然,在后世,这是妥妥的歉收,但在这个水稻亩均产十石的时代,这个增量相当不可思议。

注意,这是晚稻,深秋收获的第二季晚稻,而非初秋收获的正常水稻。

汉中地处秦岭之南,属于亚热带。

第五个好消息…

虽非由赵冉带回,却依然和赵冉有关。

益州牧步骘在成都试验占城稻、晚稻两季水稻成功,明年春耕时便开始在益州全境大规模推广。

这两种稻种,皆由赵冉带回。

第六个好消息同样来自于步骘。

益州的益州郡、永昌郡试种甘蔗成功,并且成都城已建立制糖工坊,益州豪族因此对赵旻感恩戴德。

第七个好消息,则与颜良有关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颜良与益州蜀郡当地士族结亲,并平定了牂牁郡、越巂郡的小型叛乱,益州至此,算是彻底归心。

同时,颜良这个戎马半生的老光棍,终于有了老婆。

第八个好消息,是董和父子已开始与荆州豪族联合兴建工坊。

地点就在襄阳城外的檀溪旁。

第九个好消息,来自于中原的兖州。

三学制在兖州推行近一年来,成果斐然。

据兖州牧陈珪初步统计,兖州一州入学的学子已达八万之多,其中绝大多数为各县豪强子弟,也就是说,士族垄断知识的局面,开始改变了。

第十个好消息,是卞夫人和谯县众人即将凯旋。

赵旻早就盼着卞夫人这个熟妇归来了。

若非卞夫人大力规劝,赵旻如今或许已变成一抷黄土…

首发&:塔>-读小说

最后一个好消息…是杨樱月为赵旻生下一个大胖儿子,主管接生的当然还是张仲景。

赵云为这孩子取名为赵贤。

香妹子对此羡慕不已,为此,赵旻和香妹子没少努力耕耘…

此外,张凝的预产期仅剩一个月不到…

好在这段时间,伏寿因宫中事务繁忙,倒也无暇吃醋。

日子很快便来到卞夫人与曹家、夏侯家众人凯旋之时…

中途,曹家、夏侯家众人曾回过一次谯县老家拜祭曹操,是以耽误了一些时日。

但经过这场江南之乱,曹家、夏侯家对赵旻的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,这两家人对赵旻更加死心塌地。

连带着,这两家对赵旻与卞夫人的婚事更加上心…

只待卞夫人为曹操守孝期满,赵旻便将与卞夫人完婚…

塔读@

卞夫人如今相当于曹家家主,赵旻绝对不能按照纳妾的礼节和仪轨进行。

何况…

赵旻的谍报系统,还要指望卞夫人总揽全局。

卞夫人回到许都的当晚…

卞夫人找了个借口留到卫府…

赵旻便鬼鬼祟祟溜进卞夫人留宿的客房中。

事业心均极重的二人,颇为难得地互诉衷肠良久之后,方才谈起正事。

卞夫人坐在爱郎怀中、搂住爱郎脖颈,媚眼如丝、呵气如兰道。

“夫君,来年你我当以西域为先,亦或以荆州为先?”

赵旻忍不住吻了一下如熟透的水蜜桃一般的佳人后,不假思索道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“荆州已不足为虑,兼且刘玄德必将与刘荆州结盟,故荆州不可操之过急,你我当以西域为先。”

卞夫人轻点螓首。

“夫君所言极是。然则…夫君远征西域,何时方归?”

赵旻紧紧揽住佳人纤腰。

“怎么?阿妤不愿陪为夫出征西域?”

卞夫人惊喜交加,一对美眸绽放出迷人的光彩。

“夫君此言当真?”

赵旻再也忍不住,他将卞夫人拦腰抱到床上,为佳人和自己解去衣衫…

一时间,此地春光无限…

一个时辰后,二人相拥而卧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赵旻柔声呢喃。

“阿妤,许都至西域,沿途之情报网急需完善,此事务必由你亲自处理…只是,辛苦阿妤。”

卞夫人伸出柔荑,满含深情地摩挲着爱郎俊脸。

“夫君何必与妾客气!此乃妾应为之事也。夫君…妾闻夫君遇险,曾痛不欲生…”

赵旻握住佳人柔荑,吻住佳人丰满的樱唇,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移开嘴唇。

“若非阿妤,我险些命丧黄泉。”

卞夫人捂住爱郎嘴唇。

“夫君休要再言此事。”

卞夫人话锋一转。

“夫君,袁本初来年是否仍会使阴谋诡计?”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赵旻蹙眉沉思片刻后,缓缓摇头。

“袁本初乃出身名门之士人,其人今岁如此狼狈,且将受公孙升济、张燕两方滋扰,必无心亦无力再对付我…

具体情况如何,且先看袁本初今岁是否向天子朝贡。若其人暂不愿与我交锋,今岁其人必将向天子奉献厚礼。”

卞夫人美眸中满是关切之意。

“夫君万万不可大意。”

赵旻感受着卞夫人对自己的爱意,颔首笑道。

“有阿妤在我身畔,我又有何惧?”

卞夫人嫣然一笑、媚意自然而然流露。

“夫君所言极是!妾来年必不离夫君半步!”

赵旻又忍不住…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二人柔情蜜意一番后,做足前戏,复又共赴巫山行云布雨…

其后数日,赵旻与卞夫人一同处理公务(顺便柔情蜜意)之余…

清晨赵旻带三个小子练武、晚上教他们读书,挤出时间来,赵旻还要陪一陪大乔和几名妻妾,晚上偷偷摸摸幽会一下卞夫人、伏寿和步练师,日子过得颇为充实。

在赵旻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下,大乔的心情越来越开朗…

尽管二人未发生任何肉体关系,但二人的心灵明显越走越近。

这一日…

江东众人顺利返还丹徒城,而刘备一行人,也顺利抵达襄阳城。

江南的局势,即将再次发生新的变化。

【作者题外话】:上一章其实应该补充一句:

截至目前为止,大乔或许才是最懂赵旻的那个女人。

塔读@

而且,大乔与赵旻,在很多方面都互补。

咳咳,接着上一章,继续为您说。

孙策的“长沙桓王”封号隐喻极多,非常值得玩味。

其中“长沙”是封地,“桓”是谥号,“王”是爵位。

(1)长沙

长沙,是孙策头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的意义在于剥离孙策与江东地区的联系。

长沙郡隶属荆州,不仅与吴郡、会稽毫无干系,与扬州都毫无瓜葛。

注:孙策出身吴郡富春,担任会稽太守。

孙坚昔日曾出任过长沙太守,不过孙策与长沙的渊源却并不深厚。

孙坚死后(191),孙策先与母亲吴氏客居徐州广陵郡江都县,又赴扬州九江郡寿春县依附袁术(194),之后率部渡江(195),平定六郡。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时太妃(孙坚遗孀吴氏)在江都,(孙)策遣(吕)范迎之。--《吴书吕范传》

兴平元年,(孙策)从袁术。--《吴书孙讨逆传》

从发迹路径看,孙策与长沙毫无关联。因此长沙的封地,实际是孙权为了淡化孙策与江东地区的联系,而刻意授予。

理由很简单。孙策平定江东的手段过分血腥,与扬州大族结怨甚深。

吴郡大姓陆康,吴郡名士高岱、王晟,吴郡太守许贡,先后被孙策诛杀。会稽大姓周昕、盛宪家族也相继遭到夷灭。

至于地方豪强,诸如祖郎、钱铜、邹他、严白虎之流,更是被屠戮殆尽,鸡犬无余。

注:陆康事见《后汉书》,许贡事见《江表传》,王晟、高岱、邹他、钱铜事见《吴录》,周昕、盛宪事见《会稽典录》与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。文多不载。

孙策的凶悍形象给江东大族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。吴亡后(280),陆逊之孙陆机曾撰写《辨亡论》。在陆机笔下,孙权的形象是“成之以德”,孙策的形象则是“基之以武”,暴戾色彩十分浓郁。

吴桓王(长沙桓王孙策)基之以武,太祖(孙权)成之以德,聪明睿达,懿度深远矣。--《辨亡论》

在此背景下,孙权如果大张旗鼓地尊奉孙策,必然会得罪江东大族。因此孙策不仅得不到皇帝的封号,甚至连封地都被刻意选在了扬州之外的长沙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有趣的是,孙策的庙廷没有设在长沙,而是设在了吴都建业(旧称秣陵,今称南京)。

《宋书》记载,孙策庙在“朱爵桥南”。古代爵、雀互通,朱爵桥即朱雀桥,在今南京市。

孙权于建业立兄长沙桓王府于朱爵桥南。--《宋书礼志》

另外一处佐证,便是孙权病重时,曾遣太子孙和赴长沙桓王庙中祷告;孙和的行踪,又被孙鲁班的探子所监视。可知孙策庙就在建业城中。

吴主寝疾,遣太子(孙和)祷于长沙桓王庙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全公主(孙鲁班)使人觇视(监视),因言太子不在(桓王)庙中。--《吴书孙和传》

由庙廷的设置地点,可知孙策的“长沙王”只是虚置。其子孙绍不可能继承“长沙王”的爵位,更不可能赴长沙就国。

换言之,孙策的长沙王,与孙奋的“齐王”,孙霸的“鲁王”本质相同,均为遥领虚封。

注:齐国在青州,鲁国在豫州,彼时均属曹魏。鲁国旧属徐州,光武时改属豫州,见《续汉书郡国志》。

往深一些说,孙奋与孙霸是一字王,孙策是二字王,地位明显受到贬抑。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孙策的谥号是“桓”,按谥法:辟土服远曰桓,即开疆拓土之意。

桓本是美谥,但在东汉末年则不然。

汉桓帝与汉灵帝,彼时是昏君的代名词。蜀汉的刘备“叹息痛恨于桓灵”;东吴的陆凯则表示“汉之桓灵,大失民心”。

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--《出师表》

昔汉之桓、灵,亲近宦竖,大失民心。--《吴书陆凯传》

甚至连董卓都认为“桓帝无功德”,因此将其“威宗”的庙号褫夺。

二月辛酉,葬孝桓皇帝于宣陵,庙曰威宗。--《后汉书灵帝纪》

是岁,有司奏,和、安、顺、桓四帝无功德,不宜称宗……皆请除尊号。--《后汉书献帝纪》

在此背景下,“桓”的正面色彩也便遭到极大削弱。

同时代得到“桓”谥之人,还有张飞。可以侧面佐证这个谥号的特殊色彩。

塔读@

(刘禅)追谥(张飞)飞曰桓侯。--《蜀书张飞传》

实际以孙策的勋业和事迹考量,“武”或者“庄”是更加合适的谥号。辟土斥境曰武,屡征杀伐曰庄。

但孙权刻意把“武”授予了孙坚,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,因此断绝了孙策成为“武王”的机会。

汉制,有王侯二等爵,“非刘不王,非功不侯”。实际执行时并未严格遵循此原则,再加上王莽、曹操等人的改制运动,导致五等爵位(公侯伯子男)一度得到恢复。

汉兴,外戚与定天下,侯者二人。故誓曰:“非刘氏不王,若有亡(无)功非上所置而侯者,天下共诛之。”--《汉书外戚恩泽侯表》

汉制中的王,又分为同姓王和异姓王。在东吴政权中,孙策无疑是同姓王。

在同时代的诸多王爵中,曹操是汉廷魏王,孙权是魏廷吴王。二人都是异姓王,却得到魏、吴的美号。

从史源角度看,先秦时代的魏国雄于三晋;吴国则是泰伯、仲雍的后裔——论辈分,二人是周文王的伯父,地位尊贵,政治隐喻浓厚。

吴王与晋定公争长。吴王(夫差)曰:“于周室我为长。”晋定公曰:“于姬姓我为伯。”--《史记吴太伯世家》

相比之下,长沙不过是偏僻小郡。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秦汉之交,长沙王吴芮由于实力最弱,侥幸躲过了刘邦对异姓王的清洗。

昔高祖定天下,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……唯吴芮之起,不失正道,故能传号五世,以无嗣绝。--《汉书吴芮传》

西汉中叶,长沙王刘发“以其母微无宠,故王卑湿贫国”。彼时的长沙被称作“卑湿贫国”,其不发达程度是可以想见的。

(刘发)以其母微无宠,故王(统治)卑湿贫国。--《汉书景十三王传》

两相比对,可以清楚看到:

汉末三国的异姓王,分别得到“魏王”与“吴王”的尊贵头衔;

孙策以同姓王之尊,却仅得到“长沙王”,而且还是虚封遥领。

其背后含义,不言自明。

孙策的长沙桓王封号,既反映出特殊的时代背景,又反映出东吴的政治空气。

孙策诛戮江东英豪,与吴、会大姓的关系十分紧张;因此他的封地被安排在荆州长沙,这无疑是为了淡化他与江东的联系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同时,孙权以小宗身份上位,对待孙策一系,便不得不多加提防。在此背景下,孙策仅得王爵;至于其子孙绍,则被进一步降格为侯爵。

在谥号选择上,孙权亦有所保留。“武”谥被赐给孙坚,至于孙策,仅仅得到“桓王”谥号。桓虽为美谥,但在东汉末年“桓帝失德”的历史背景下,无疑显得意味深长。

其实东吴的统绪问题,困扰了孙权终生,因此他对孙策的态度也显得十分复杂,既有尊重之情,又有排斥之心。

孙绍始为“吴侯”,后为“上虞侯”。这一爵位变化,可以充分反映出孙权的矛盾心理。

及至孙皓,昭穆疏远,心理负担减轻,孙绍之子孙奉也因此遇害。东吴的统绪问题,终于被后世之君以暴力手段终结。

孙氏兄弟一母同胞,也曾有过相亲相敬的美好时光;

但在权力与私欲的作用下,孙权对孙策“尊崇未至”,孙权后裔则诛灭孙策后裔。

同室操戈,乃至于此,徒令后世读者一声叹息。
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,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,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: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: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