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笔趣 > 历史小说 > 汉末雄风 > 第三十一章 旦辞妻妾去,暮至洛阳城5

第三十一章 旦辞妻妾去,暮至洛阳城5(1 / 1)

苟哥见众人皆瞠目结舌地望向自己,登时哑然失笑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“诸君勿要误会,我非防备孙权,实乃欲助其人一臂之力也。”

荀攸恍然大悟。

“主公之意莫非为…”

苟哥颔首。

“刘玄德恐将两路行军,且关张二人恐将攻会稽郡也。我若不提前应对,江东…嘿嘿,恐难保矣!”

诸君勿疑,有地有兵有后勤、稳定发展一年之久的刘备,就是如此可怕。

或者准确来说,是有稳定后勤保障的关张二人,打起仗来太可怕。

苟哥显然还不知道,刘备已得诸葛亮,否则他一定会将张辽也派到广陵,再安排甘宁率水师顺流而下、提前在广陵泊岸做好准备。

关张这两个万人敌,若再加上诸葛亮这个“天下奇才”,在历史上都可使曹操狼狈不堪,绝非如今犹显稚嫩的孙权可匹敌。

何况如今的孙权,还不太信任孙策留下来的一众旧臣。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在如今赵旻腾不出手对付刘备、袁绍的情况下,江东万万不能有失,尤其不能被刘备夺去…

否则,袁绍、刘备一北一南,赵旻将头疼无比。

赵旻比谁都清楚,袁绍无论才能、底蕴还是号召力,都不逊于曹操!

否则袁绍也绝无可能雄踞河北、灭公孙瓒、败吕布。

袁绍活着时,曹操甚至都不敢渡河打黎阳。

更何况,还有个刘备!

孙权固然是有“勾践之奇”、善于纵横捭阖、精于权谋之术的当世英雄,但孙吴的政治生态存在先天缺陷。

故其对赵旻所形成的威胁,要远远小于刘备一方。

遑论孙策如今尸骨未寒,苟哥即便再理性、再臭不要脸,其人也决不忍心坐视孙权及江东遇险而置之不顾。

综上所述,赵旻必须未雨绸缪、以便及时救援江东。

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赵旻不止是在帮孙权,同时也是在自救。

尽管赵旻因不知诸葛亮已投效刘备,而错误估计了刘备如今的实力。

总之,经过赵旻一番解释之后,卫府众人皆释然。

刘备的好基友陈登对此深以为然。

“诸君有所不知,玄德兄虽远不及主公,却亦为当世之英杰!玄德若有意攻伐江东…以如今孙权之稚嫩,江东确将难保也。”

说着,陈登向张郃作揖,发出邀请。

“儁乂,待你伤愈,可随某同赴广陵。某麾下薛州精擅水战,儁乂可与其人探讨水战之妙。”

张郃虽非出身士族,但鄚县张氏至少也可算是河间国郡望之家,兼且张郃为人忠勇,在袁绍、公孙瓒决战之时曾屡立大功,是以陈登对张郃颇有好感。

苟哥这时才如梦初醒一般,向张郃笑着抱拳。

“儁乂弃暗投明、报效汉室,岂若微子去殷、韩信归汉邪?”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赵旻用微子(帝辛异母兄、殷末三仁之一)舍弃帝辛(商纣王)、韩信弃项羽归刘邦,来形容张郃弃袁绍而归赵旻的行为…

苟哥这是同时往自己和张郃的脸上贴金。

然而…

卫府众人却对此皆深表赞同。

苟哥在短短不到两年,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使原本错综复杂、诸侯混战的天下变得云开月明、乾坤正位。

由是,卫府上下人等无不对赵旻佩服到五体投地。

当然了,赵云是个例外。

赵云忍不住给装笔的大侄子泼下一桶冷水。

“儁乂自可与微子、韩信相提并论,然则…阿旻你何德何能,可与太祖高皇帝并称?简直大逆不道!”

太祖高皇帝便是刘邦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赵云可是忠于汉室的义士,赵旻乱用韩信归汉之典故,赵云岂能忍?

苟哥表面上恭恭敬敬认错道歉,心中却在冷哼。

老叔你等着!老子死后就算不被追谥为太祖高皇帝,也至少是个太祖武皇帝!

且不提苟哥这个想法是否吉利,单说他这个庙号和谥号,就足以证明苟哥确实要大逆不道。

云哥当然不清楚苟哥的阴暗想法。

见苟哥认错态度诚恳,云哥很欣慰。

随即,云哥又道:“阿旻,真定赵氏有意举族迁至陈留郡,仅留一支族人看守祖坟、家祠,你务必及早安排一切!”

苟哥明白,这是族中有识之士未雨绸缪,是以苟哥颔首。

“大人放心,旻早有准备。”

至此,诸事皆已安排妥当,且苟哥业已对张郃表示出足够的欢迎及敬意,接下来…

首发&:塔>-读小说

便是众人尽情享受美食美酒的时间。

今日毕竟是正旦(正月旦日、即正月初一),也就是汉代的春节。

是夜,众人尽兴而归、苟哥与卞夫人共度春宵。

小乔则干脆是与张凝一起过的年。

正月初二,苟哥有的忙了…

伏寿、步练师二女同时出宫省亲。

又到了考验时间管理大师苟哥能力的时候,尤其是在…步骘还在许都的时候。

苟哥左思右想,最终还是决定…

向步骘有所保留地说明此事。

苟哥实在是对步练师的亲爹亲娘没有信心。

本小。说首--发^站>点&~为@:塔读小说APP

当然,此事须在苟哥应对完毕伏家和大老婆伏寿之后。

一上午的时间,便在苟哥亲自护送大老婆伏寿回家,以及拜见岳父岳母,也就是伏完和樊夫人,再就是陪大老婆和一对儿女中渡过。

刘嗣虽仍在襁褓,但或许是由于血脉相连,又或许是由于苟哥被伏寿软禁时,与刘嗣相处较多之故,是以刘嗣对苟哥这个亲爹颇感亲近。

苟哥抱着刘嗣时,小家伙总是“咯咯”笑个不停。

苟哥与伏寿的女儿,是由苟哥亲自取名,当然了,明面上是由伏寿取名,这女宝宝名为刘幂,乳名为大幂幂…

由此可见,苟哥对自己亲闺女颜值的期望有多高。

午后,伏寿喂儿女吃奶后,进入午休。

苟哥服侍大老婆入睡后,偷偷跑到卫府,将步骘请进书房,并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…

可怜步骘还以为,自家这无良主公是要与自己秘议益州良策…

“子山兄…旻有一事早欲与君言明…”

塔读@

苟哥极为罕见地吞吞吐吐道。

步骘此刻还以为,苟哥是有阴谋诡计欲与自己商讨。

于是步骘深深一揖。

“主公请讲,骘洗耳恭听。”

然后…

步骘便被苟哥吓了一大跳。

步骘只见…苟哥居然向自己深深一揖。

“子山兄…练师之女…实为旻之亲女也。”

苟哥此言一出,步骘只觉天旋地转,好险没当场昏厥。

其人瞠目结舌,期期艾艾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“这…这…主公…主公之意…竟为……?”

步骘再一次习惯性尴尬起来。

苟哥叹了口气。

“正是!兼且…练师或许又有身孕也。”

步骘再也坚持不住,“噗通”一声瘫倒在地。

万幸步骘因身在卫府,并未随身佩剑,否则步骘的人生,极可能就此终结。

苟哥忙不迭扶起不知该喊叔叔还是该喊哥的步骘,一脸歉意道。

“此皆旻之过也,君以为,此事应如何妥善解决?”

步骘长叹一声,俊目中满含热泪。

“此非主公之过,实乃骘之过也!主公放心,骘必苦劝舍从女,即便练师诞子,亦决不可与皇子争皇位!然则…主公今后有何打算?”

塔读@

步骘心道:主公当真胆大包天!难怪…难怪练师进宫之前,赵家上下皆反对此事!呜呼!悔之晚矣!

步骘倒是不尴尬了,但他惆怅了。

苟哥万分惆怅。

“旻亦不知应如何,子山兄…叔父,旻与练师两情相悦,旻实不忍负练师也。”

步骘扬起袍袖制止了苟哥的话。

“主公,骘不知此事,主公亦未曾犯下如此大错,今后,还请主公今后慎之又慎!主公如无旁事,骘告辞!”

臭不要脸的苟哥焉能如此轻易放步骘走?

苟哥觍着脸道:“旻送叔父回府如何?”

【作者题外话】:与历史上迥然而异,刘备的策略已经呼之欲出。

所以赵旻必须及早做好部署。

塔读@

刘备比未满二十的孙权可怕一百倍!

刘邦的庙号是太祖,谥号是“高”,所以他是韩太祖高皇帝。

刘秀庙号是世祖,谥号才是“光武”,所以刘秀是汉世祖光武帝。

这一章,咱们聊一聊太祖和高祖的区别。

庙号的授予,往往服务于王朝的政治目的。

高祖与太祖,均属于王朝奠基人的庙号,但划分标准却不甚清晰,往往为读者造成理解障碍。

这个问题由来已久,不能不引起注意。

通过梳理史料,发现自魏晋之后,“高祖”实际成为“太祖”的替代品。

高祖往往具备与太祖相似的功业,但出于种种原因,无法被授予太祖之号。

在庙制中,太祖被视作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,因此太祖的嫡脉,便意味着王朝的正统。

原文&来~自于塔读小~说APP,&~更多.免费*好书请下载塔~读-小说APP。

帝起细微,拨乱世反之正,平定天下,为汉太祖,功最高。--《汉书高帝纪》

高祖对正统性的影响,则弱于太祖。

因此后世追封时,往往先确定太祖,之后再确定高祖。

以西晋为例:

晋高祖是司马懿,而晋太祖是司马昭。

理由显而易见。

如果立司马懿为太祖,那司马师一系便会成为西晋的嫡脉,但司马炎偏偏出自司马昭一系,因此不得不追尊司马昭为太祖,强化自己的正统性。

不仅西晋如此,后世亦然。

魏晋之世的“高祖”,其实是一个相当怪异的产物,它可以视作“太祖”的替代品。

高祖的出现,也往往意味着王朝的继承统绪,出现波动与变化。

塔读小说,无广>告^在线免。费阅&读!

咱们就高祖与太祖的庙号问题,论述它们与王朝正统性的关联。

庙制起源于商朝,今日所见的太祖、太宗、中宗、高宗等庙号,皆源自彼时。

武王伐纣,废庙号而用谥号,即功过论定的评语,文、武、景、宣一类。

秦灭六国,憎恶“子议父,臣议君”,遂将庙号与谥号一并废除。

西汉肇始,则恢复庙、谥,兼采众家。

朕闻太古有号毋谥,中古有号,死而以行为谥。如此,则子议父、臣议君也。甚无谓,朕弗取焉。--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

秦始皇大概清楚,他不可能得善谥…

概而论之,商朝有庙无谥;

周朝有谥无庙;

秦朝无庙无谥;

塔读@

汉朝庙谥兼备。

不同于谥号,庙号的数量十分有限,因此汉代君主具备庙号者极少。

西汉唯有刘邦(太祖)、刘恒(太宗)、刘彻(世宗)、刘询(中宗)。

东汉唯有刘秀(世祖)、刘庄(显宗)、刘炟(肃宗)。

额外提一句:以上皆为褒义庙号。

严格意义上说,两汉部分君主,本有庙号,比如西汉元帝为高宗,东汉和帝为穆宗。不过由于历史原因,他们的庙号相继被废黜褫夺。

原因如下:

是岁,有司奏,和、安、顺、桓四帝无功德,不宜称宗,又恭怀、敬隐、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,不合称后,皆请除尊号。--《后汉书献帝纪》

汉世之后,庙号趋于猥滥,发明了诸如文宗、武宗、景宗、圣宗、神宗一类近乎于谥号的庙号,使得人人有份,沦为俗物,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了。

古者天子庙号,祖有功而宗有德。始自三代(夏商周),迄于两汉,名实相允,今古共传。降及曹氏,祖名多滥。--《史通称谓》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呵呵,这又是司马群贼干的好事儿。

咱们看一看高祖与太祖的优先性

高祖之号,始见于商代。商高祖王亥,以世系而论,当是成汤(商太祖)的七世祖。

注意:王亥相关考证,见王国维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。没错,《人家词话》那位王先生。

换言之,高祖之庙,当源自追封,最初与太祖的庙号并不冲突,亦无相似之处。

据而考之,高祖当是太祖的远世先祖,荣衔性质较浓。

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,高祖与太祖不仅地位越发趋同,连世系也愈发接近;

往往出现父子之间,一为太祖,一为高祖的情况。

关于这一问题,虽然目前没有明确定论,不过云某大胆猜想,高祖当为太祖的替代品。

尤其是魏晋之后,“高祖”往往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“太祖”。

塔读@

王朝的肇始之主,之所以得不到太祖的庙号,是因为后世的继承统绪出现问题,往往出现“小宗入继大宗”的现象。

小宗并非王朝嫡脉,为了避免自身合法性的非议,必然要刻意削弱奠基之君的地位。

这便导致开国之君,得不到太祖的庙号,只能得到高祖的荣衔。

需要注意,庙号与谥号均是死后追封,因此无论君主功业高低,都无法在生前确定自己的庙、谥。

二十五朝中,生前便定下庙号的,唯见曹叡一例(魏烈祖)。

帝(指曹叡)制作兴治,为魏烈祖,乐用章武之舞。--《魏书明帝纪》

曹叡方在,而先定庙号,可笑无过此者。--《通鉴辑览》

因此,高祖与太祖的庙号,实际由该王朝的后世之君赐予。后世之君所处的政治环境,往往与前世有所差异,所以考虑的问题也相对复杂。

简而言之,一个君主的庙号如何,与其功绩不完全相关,倒是与其子孙的政治考虑有关。

在追论庙号时,太祖必定居于最高地位。太者,大也;太祖者,一朝之大祖也。

首发&:塔>-读小说

太祖相当于王朝钦定的奠基者,拥有无与伦比的正统性与合法性,因此后世之君,必然会追尊自己的直系先祖为太祖。

在确定太祖之后,高祖之号的授予,才会被提上日程。如果二者出现冲突情况,王朝的后世之君,甚至可能会改易先代君王的庙号,借以强化自身法统。

换言之,高祖与太祖的授予,实际都是古代文化的当代应用,其目的是服务于政治宣教。

鉴于本节的论述相对抽象,下文会通过具体例证,详细分析高祖与太祖的庙号授予问题。

下一章咱们继续说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,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,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: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: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从软饭秀才开始称霸天下